- 訊息內容
能源政策三大分歧 一次爆發
2017-08-17 05:36經濟日報 
今年夏天以來的供電意外頻傳,供電壓力鍋終於在815全台大停電後爆開;能源政策一直有三大分歧,包括:電網集中好或分散好?備用容量率該高或低?非核家園要一步到位或漸進達成?本次停電剛好全都「命中」能源政策三項分歧中的「劣勢」,大停電到來,不是意外。

 

蔡總統昨天說,為免大停電意外再度發生,分散式的綠能發電系統是刻不容緩的推動目標。的確,大潭電廠為為北台灣最大的單一發電廠,以致於中油意外「斷氣」,就造成全台大停電,風險不應該集中在同一個籃子。

然而,分散式發電不僅建置成本高、沒有規模經濟、輸配電又更複雜,更別說可能造成景觀破壞。究竟集中好或分散好,仍須大論辯。

其次,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昨天點出了台電備用容量率長期過低的風險,「全世界沒有一個先進國家會把備用容量率弄得這麼低」。

我國法定備用容量率在2005年時是20%,之後降到15%,並一直維持至今。近年來,包括電廠開發頻頻遭到環團、居民反對,核四雖建好但封存,去年已降到10.4%。而若再扣除核一、二部份因政治力介入而無法發電的機組,實質早已降為6%。

備用容量率壓到這麼低,發生限電機率當然也就大增。按台電紀錄,2002年曾發生一次限電,當年的備用容量率為16%;1999年曾發生三次限電,當年備用率12.5%;今年迄今只發生了一次限電,老天已是相當眷顧。

最後就是「非核家園」之爭,在政治力操作下,台灣已完全沒有「不擁核、卻不反對核電」的空間,民眾對核電的態度,已成為「擁核」與「反核」兩個針鋒相對的立場。

面對政府堅定不移的「非核」政策,核一廠1號機與核二廠2號機即便已大修完畢,但是都無法發電;如今果真跳電了,也等於讓「非核也不缺電」的夢想幻滅。

正如郭位所建議,能源政策必須同時考量環保、經濟福祉、可靠度與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。非核家園並非一定要一步到位,漸進到位依舊可以達成,畢竟穩定電力才能穩定經濟與民生,政府面對能源政策,需徹底檢討供給面問題。

 

 

圖表/經濟日報提供
圖表/經濟日報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