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訊息內容
抓弊高手/企業三類弊案 沒斷過
2016-11-21 04:34經濟日報

企業舞弊議題近年來日益受關注,除了公權力之外,「抓弊」行業應運而生,尤其會計師事務所紛紛成立防制舞弊部門,加入抓弊行列。究竟常見的企業舞弊有哪些?抓弊高手如何抓弊、又面臨了什麼風險?本報特製做「抓弊高手」系列報導,一窺這些高手的抓弊秘訣。

企業舞弊時有所聞,依據舞弊防治與鑑識協會(ACFE)定義,企業舞弊主要分成財務報表舞弊、貪汙賄賂以及資產侵占。勤業眾信風險諮詢事業部總經理萬幼筠表示,這三種舞弊案,台灣沒斷過。

依據ACFE統計,全球舞弊類型為資產侵占比重最高,達83.5%,其次是貪汙賄賂35.4%,而財務報表舞弊為9.6%,雖然是最少發生的案例,其損失卻最為慘重。

勤業眾信風險諮詢事業部副總經理曾韵指出,目前較常被委託的案件為資產侵占,就是偷竊公司的現金、貨品或無形資產(如營業秘密)等,通常是企業老闆懷疑員工舞弊來委託;但也曾碰過董事會糾紛,董事委託調查另名董事。

曾韵說,每一種產業都會出現貪汙,全球最容易發生職場舞弊的產業為金融業,比重為16.8%,再來是政府與公家機關10.5%,以及製造業8.8%。

以台灣來說,最常委託的產業為金融業、製造業及高科技業。金融業通常是偷取金錢,製造業是偷取貨物,而高科技業最擔心的則是偷取無形資產或研發結果的報告,因為這是競爭的基礎,但台灣企業時常後知後覺,導致事情發生後連補救都來不及。

最多舞弊情況是在海外或國內有分支的企業,畢竟「天高皇帝遠」,且此類案件經常是高層在涉案,例如台資在大陸設公司、僱用陸幹,出現總經理與總監集體舞弊,侵占公司資產或創設空殼公司,導致公司損失上億;或是日商、歐商的稽核來查台灣的分公司,發現採購行為跟訂單不符,發票也不一致等。

萬幼筠認為,會發生舞弊,通常公司先天就有一些狀況;有些是跨國企業使得老闆不容易管控分公司,有些是家族企業內部的資料整理或內部管控容易不完整。

只要有動機加上內控不善,就容易發生舞弊。他比喻,若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不善,舞弊就跟感冒一樣會傳染,「A感冒了,B也會跟著感冒」。

圖/經濟日報提供
圖/經濟日報提供